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571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GnRH—α和孕三烯酮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武丽蕊 王兰朋 李红霞 魏玲 孙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和孕三烯酮应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巩固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中国石油中心医院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GnRH-α组45例,给予GnRH-α 3.75 mg肌注,每28天1次,于月经来潮5 d内开始;孕三烯酮组35例,给予孕三烯酮2.5 mg口服,每周2次,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疗程3~6个月。定期随访。 结果 GnRH-α组及孕三烯酮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组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等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 < 0.05)。随访结果显示,GnRH-α组和孕三烯酮组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5.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4.4%和5.7%。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副反应方面,GnRH-α组显著小于孕三烯酮组。 结论 GnRH-α与孕三烯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关键词]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孕三烯酮;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074-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育龄妇女中占10%~15%,主要症状是疼痛及不孕,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病在病理上呈良好形态学表现,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因此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困扰医患双方[2]。因此,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率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目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商品名:达菲林)及孕三烯酮均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比较二者的术后疗效,对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用GnRH-α和孕三烯酮治疗,并比较两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妇科就诊,行保守性手术并经病理确诊EM患者80例,年龄21~53岁,平均(30±5)岁。其中痛经者60例,占75.0%;不孕症10例,占12.5%;慢性盆腔痛33例,占41.3%;72例行腹腔镜下病灶清除,占90.0%;8例行开腹手术,占10.0%。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Ⅰ期5例,占6.25%;Ⅱ~Ⅲ期65例,占81.25%;Ⅳ期10例,占12.50%。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GnRH-α组45例,孕三烯酮组35例,两组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无药物禁忌证。

    1.2 临床症状

    60例有不同程度痛经,33例表现为非月经期的慢性盆腔疼痛,经期加重,20例体检发现。

    1.3 方法

    应用GnRH-α组于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5 d内肌内注射GnRH-α类药物:达菲林3.75 mg,每隔28 d 1次,连用3~6个月。服用孕三烯酮组自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1天起,每周2次,每次2.5 mg,连服3~6个月。术后每月随访1次,至用药结束后1年,主要了解痛经缓解情况、有无异常出血、有无消化道反应及绝经症状,有无因症停药、妊娠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B超。

    1.4 疗效判断标准

    未复发:用药期间及停药观察6个月,无明显盆腔疼痛,痛经,复查B超未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术后观察12个月,期间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且程度达到治疗前水平,复查B超可发现盆腔异位囊肿[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比较

    GnRH-α组及孕三烯酮组术后持续治疗半年,与治疗前比较,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等各种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 < 0.05)。随访结果显示,GnRH-α组及孕三烯酮组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5.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4.4%和5.7%,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药物不良反应

    GnRH-α组不良反应主要由于低雌激素水平所导致的绝经期综合征,如体重增加、潮热、盗汗、肝功能损害、性欲减退、不规则阴道出血等。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体重增加、阴道异常出血。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M以痛经、慢性盆腔痛和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良性病变。但具有浸润、转移、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3]。手术是治疗EM的基本措施,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年轻病例[6]。EM是激素依赖性疾病,术后应用药物抑制卵巢功能,可使残存的微小病变或潜在的肉眼难及的病灶得到抑制、萎缩和退化,从而达到防止和延缓复发的目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是一种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其作用与体内GnRH相同,能促进垂体LH和FSH释放,其活性较天然GnRH高百倍。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自1982年首次应用于EM后,其疗效已得到公认,是目前治疗EM最推荐的药物。长期连续应用,则可导致垂体GnRH-α受体耗尽,从而对垂体产生降调节作用,出现暂时性闭经,故一般成为“药物性卵巢切除”[4],术后应用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但有低雌激素导致的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性欲减退、情绪变化等。

    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甾类药物,有抗孕激素、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萎缩、吸收,故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有效[5]。

    本组资料显示,GnRH-α组及孕三烯酮组均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孕三烯酮服用方便,但药物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受损,特别是在开始服用的1个月内,常常因为肝功能异常需停药。另一不良反应为经间期点滴出血。而GnRH-α主要不良反应是由于低雌激素水平所导致的绝经期症状和骨质丢失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较轻,两者比较,GnRH-α用药更安全。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2kb)